NiuDaShu school
NiuDaShu school
  • 首页
  • 暑期课程
  • B班水平自测
    • B1 暨南中文第一册 识字量0-150
    • B2暨南中文第二册 识字量150-300
    • B3 暨南中文第三册 识字量300-450
    • B4 暨南中文第四册 识字量450-600
    • B5 暨南中文第五册 识字量600-750
    • B6 暨南中文第六册 识字量750-900
    • B7 暨南中文第七册 识字量900-1050
    • B8 暨南中文第八册 识字量1050-1200
    • B9 暨南中文第九册 识字量1200-1350
    • B10 暨南中文第十册 识字量1350-1500
    • B11 暨南中文第11册 识字量1500-1650
    • B12 暨南中文第12册 识字量1650-1800
  • A班水平自测
    • A1 沪教版第一册 识字量300-450
    • A2 沪教版第二册 识字量450-900
    • A3 沪教版第三册 识字量900-1350
    • A4 沪教版第四册 识字量1350-1800
    • A5 沪教版第五册 识字量1800-2100
    • A6 沪教版第六册 识字量2100-2400
    • A7 沪教版第七册 识字量2400-2600
    • A8 沪教版第八册 识字量2600-2800
    • A9 沪教版第九册 识字量2800-3000
    • A10 沪教版第十册 识字量3000-3200
    • A11 中国初中教材 识字量3200-3500
  • 校历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More
    • 首页
    • 暑期课程
    • B班水平自测
      • B1 暨南中文第一册 识字量0-150
      • B2暨南中文第二册 识字量150-300
      • B3 暨南中文第三册 识字量300-450
      • B4 暨南中文第四册 识字量450-600
      • B5 暨南中文第五册 识字量600-750
      • B6 暨南中文第六册 识字量750-900
      • B7 暨南中文第七册 识字量900-1050
      • B8 暨南中文第八册 识字量1050-1200
      • B9 暨南中文第九册 识字量1200-1350
      • B10 暨南中文第十册 识字量1350-1500
      • B11 暨南中文第11册 识字量1500-1650
      • B12 暨南中文第12册 识字量1650-1800
    • A班水平自测
      • A1 沪教版第一册 识字量300-450
      • A2 沪教版第二册 识字量450-900
      • A3 沪教版第三册 识字量900-1350
      • A4 沪教版第四册 识字量1350-1800
      • A5 沪教版第五册 识字量1800-2100
      • A6 沪教版第六册 识字量2100-2400
      • A7 沪教版第七册 识字量2400-2600
      • A8 沪教版第八册 识字量2600-2800
      • A9 沪教版第九册 识字量2800-3000
      • A10 沪教版第十册 识字量3000-3200
      • A11 中国初中教材 识字量3200-3500
    • 校历
  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首页
  • 暑期课程
  • B班水平自测
    • B1 暨南中文第一册 识字量0-150
    • B2暨南中文第二册 识字量150-300
    • B3 暨南中文第三册 识字量300-450
    • B4 暨南中文第四册 识字量450-600
    • B5 暨南中文第五册 识字量600-750
    • B6 暨南中文第六册 识字量750-900
    • B7 暨南中文第七册 识字量900-1050
    • B8 暨南中文第八册 识字量1050-1200
    • B9 暨南中文第九册 识字量1200-1350
    • B10 暨南中文第十册 识字量1350-1500
    • B11 暨南中文第11册 识字量1500-1650
    • B12 暨南中文第12册 识字量1650-1800
  • A班水平自测
    • A1 沪教版第一册 识字量300-450
    • A2 沪教版第二册 识字量450-900
    • A3 沪教版第三册 识字量900-1350
    • A4 沪教版第四册 识字量1350-1800
    • A5 沪教版第五册 识字量1800-2100
    • A6 沪教版第六册 识字量2100-2400
    • A7 沪教版第七册 识字量2400-2600
    • A8 沪教版第八册 识字量2600-2800
    • A9 沪教版第九册 识字量2800-3000
    • A10 沪教版第十册 识字量3000-3200
    • A11 中国初中教材 识字量3200-3500
  • 校历
  • 联系我们

B12 暨南中文第12册 识字量1650-1800

测试标准

  • 识字量1600字以上
  • 10周岁以上
  • 样本课文不超过10个生字

样本课文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论学习

       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。他说过这么一句话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”意思是说,学了些东西,经常温习它,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?

       任何人要获得新知识,途径只有一条,那便是“学”,向具有这门知识的人学,向记有这门知识的书本学。但是学了,懂得了,却不等于掌握了这门知识。要使它成为自己的东西,就必须“习”。只有经常温习,才能记得住,记得牢。因此,“学”和“习”又是一回事。光“学”而不“习”,所学的知识是记不牢的。有的人不理解“习”的重要性,学得很多,甚至什么东西都学,但却不肯付出时间经常温习,结果是学了就忘,收不到成效,学的兴趣也就降低了

       “习”字还有另一方面的意义,就是实习,或者说是实践,就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,解决实际问题。“学”和“习”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,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。学了理论而不实践,那么理论就只是理论,不但学不好,也做不好工作。

       最重要的还是这个“时”字。“时习之”,不是“习”一次两次,或三次五次,而是经常不断地、持之以恒地把学到的东西加以温习和实践。学习绝不能半途而废。古人常说“好学不倦”,“好”是喜爱,“不倦”是不厌烦。要把学习看做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,喜爱它,而不是厌烦它;要有恒心,有毅力,有自信,非学好不可,而且一定要学好;每天学,每时学,随时学,随地学,学了就用,边学边用,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。这样,我们就会时时刻刻得到新知识、新学问,知识积累就会越来越丰富,人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敏。

        学习必须循序渐进。首先要学基础的东西、根本的东西。比如盖房子要先打好地基,没有扎实的牢固的基础,房子就盖不起来,即使勉强盖起来了,也会倒塌的。学习还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。方法得当,就可以学得快,学得好。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,就等于有了打开科学文化知识大门的钥匙。

       学习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时间问题。要做时间的主人,妥善安排时间,即使是零碎的时间,也不要轻易放过。

       总之,要把学习看做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。既要“学”,又要“习”,又要“时”。孔子的话,在今天仍具有教育意义。

识字量与各级别的对应关系

Copyright © 2022 Niudashu school - All Rights Reserved.

Powered by GoDaddy Website Builder

  • 首页